热搜: 彩信平台官网网投
中新社合肥10月1日电 题:“非洲就像第二故乡”
“出国前,我只觉得非洲偏远落后,现在它就像是我的‘第二故乡’。未来,我想和非洲的老朋友们继续工作下去,同时,交更多的新朋友,让他们了解中国。”谈及在非洲工作9年的感受,中国中铁四局集团(以下简称“中铁四局”)市政公司副总经理毛会如是说。
中国与非洲,一个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一个是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,相隔万里却合作紧密。一条条路、一座座桥、一个个项目……每年,数以万计的中国建设者在非洲工作,通过共建“一带一路”感受着民心日渐相通。
2015年,28岁的毛会选择跟随公司海外项目到非洲。他先后参建了安哥拉NCC新城污水厂及泵站项目、比耶省3个城市供水系统新建项目、罗安达东南水厂项目和库内内省新城二期住房及污水厂等8个项目。
毛会说,过去当地民众都是从河流取水或在池塘挖蓄水坑,自然沉淀就直接饮用,卫生条件差。2022年底,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东南水厂项目建成,该项目每天能提供40万方城市供水,解决300万人口用水需求。
整整7个月、超300次会议、落实每一个设计细节方案,罗安达东南水厂项目在供水基础上还增设了配电站,满足周边农业用地需求。毛会和团队用“中国态度”获得了非洲同行的认可,也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了彼此间情感。
“在当地银行办业务,或去超市采购,中国人都会被友好接待,他们也会用中文进行对话,让你心中很温暖。”毛会感慨,随着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发展,民众间的交流也在日益加深,了解多了,信任多了,人就亲了。
今年是王淋玉在非洲的第12年,他曾是中铁四局市政公司驻埃塞俄比亚项目负责人,参与埃塞俄比亚公路建设,对通往肯尼亚的南北大通道进行升级改造。
王淋玉介绍说,这条大通道沿线有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、蔗糖产区和“唇盘族”原始部落,通过修路每月还能提供700个就业岗位。“主导产业咖啡和蔗糖都运出去了,世界各地的游客也方便来旅游了。”
由于项目地处偏远,王淋玉日常接触的都是当地民众。“他们对中国传统民俗很感兴趣,粽子是什么样的?为什么要吃汤圆?”王淋玉说,每当节假日都会邀请非洲朋友品尝中国美食,介绍背后的含义。
非洲青年学习中文的热度逐年攀升,王淋玉坦言在海外招聘时,大多人都有中文基础。在组织活动时,王淋玉便教大家学写毛笔字,同时赠送丝巾、茶叶等中国礼品。
目前,中国已与52个非洲国家及非盟委员会签署“一带一路”合作文件,并在贸易畅通、投资合作、产能合作、电子商务等领域共同设立多个专项工作组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、肯尼亚的鲜花、南非的葡萄酒等非洲品牌商品正走向世界各地。
“曾经埃塞俄比亚运不出的咖啡,如今,每次在回国的免税店里都能看到。”王淋玉说。(完) 【编辑:于晓】
【东盟专线】中缅“阿数瑟”山歌会暨友谊运动会开幕 1767名中缅选手参赛
中新社临沧10月1日电 (黄兴鸿)2023年中缅“阿数瑟”山歌会暨友谊运动会30日拉开帷幕,1767人齐聚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,将在4天时间里同台竞技。
图为9月30日晚“阿数瑟”山歌会开幕式主题晚会演出现场。 黄兴鸿 摄
举办此次活动的镇康县地处云南西南边陲,与缅甸接壤,是云南19个陆地边境口岸城市之一。“阿数瑟”是云南少数民族先民创造的一种集歌、舞、乐为一体的民间大众歌舞,并在中缅边境广泛流传。2021年5月,“阿数瑟”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。
图为9月30日中缅友谊运动开幕,缅甸代表团入场。 黄兴鸿 摄
镇康县人王材报名了中缅“阿数瑟”山歌会的最美弦音赛比赛。他表示会传承并传播好“阿数瑟”,也希望更多的朋友到镇康体验绚丽多姿边地文化,感受“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”。
来自缅甸的李光中告诉记者,他时隔4年再次来到镇康县。此次参加中缅友谊运动会中的篮球比赛,期盼能取得好成绩,也希望以后有更多机会到中国交流学习。
图为9月30日的气排球比赛。 黄兴鸿 摄
本届“阿数瑟”山歌会包括开幕式主题晚会、歌王歌后争霸赛、最美弦音赛、好声音赛、打歌套路赛、“中缅胞波同唱一首歌”演唱会,参赛参演人员488人。中缅友谊运动会包括篮球比赛、足球比赛、乒乓球比赛、气排球比赛、射弩比赛、磨盘陀螺比赛、半程马拉松赛7个赛事,共32支代表队1279名运动员参赛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