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搜: 彩信平台官网漏洞
“双节”假期进入第三天。澎湃新闻(www.thepaper.cn)注意到,10月1日,多地发布了假期旅游的亮眼“成绩单”。
9月30日,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披露的数据显示,中秋国庆长假第二天,湖南全省旅游持续升温。全省共纳入假日统计监测单位954家,当日接待游客271.42万人次,同比增长71.67%,实现营业收入37664.41万元,同比增长49.11%。
上述数据显示,纳入监测的旅游区共346家,接待游客244.11万人次,同比增长71.15%,实现营业收入34792.87万元,同比增长53.93%。其中,11家5A级景区接待游客58.07万人次,同比增长38.91%,实现营业收入17989.96万元,同比增长38.73%;127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93.2万人次,同比增长73.84%,实现营业收入10005.55万元,同比增长72.55%;204家3A级及以下景区接待游客62.84万人次,同比增长111.23%,实现营业收入6734.36万元,同比增长77.41%。
四川省文旅市场也呈现升温趋势。
9月30日,中秋国庆长假第二天,文旅市场持续升温。据《四川日报》消息,截至9月30日15:00,四川省纳入统计的857家A级旅游景区,共接待游客439万人次,实现门票收入5175.65万元,与去年同期同基数相比,分别增长141.44%和225.88%,与2019年同期同基数相比,分别恢复96.97%和增长6.07%。
部分景区热度较高,宽窄巷子接待15.25万人次、青城山-都江堰旅游景区接待6.33万人次、乐山大佛景区接待2.99万人次、九寨沟风景名胜区接待2.53万人次,各景区旅游秩序井然,全省图书馆、文化馆、博物馆共接待群众91.19万人次。
在内蒙古,假期前两日全区接待国内游客475.15万人次,实现旅游收入30.57亿元。
据《内蒙古日报》报道,9月30日晚,自治区文旅厅发布消息,中秋、国庆假期前两日全区接待国内游客475.15万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0.57亿元。假期前两日接待国内游客数据是去年同期的3.57倍,是2019年同期的1.22倍。实现国内旅游收入是去年同期的3.79倍,是2019年同期的1.03倍。
9月30日是中秋、国庆假期的第二天,全区共接待国内游客258.43万人次,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7.03亿元。
《内蒙古日报》提到,携程大数据显示,目的地为内蒙古的假期首日整体旅游订单量同比去年增长425%,跨省订单占比超五成,跨省游订单量同比增长344%。对于想避开“人从众”的游客,携程热点榜推出“国庆反向游”专题。大兴安岭、晋城、三明、宁德、宣城等入围人少且高性价比目的地,适合“十一”期间“反向旅游”。海口、沈阳、福州、济南等地虽然人数较多,但性价比高,海口酒店参考均价550元。此外,往年国庆期间机票较贵的三亚、丽江,今年很划算,北京、上海等地飞至三亚、丽江机票最低三四百元。
在广东,中秋国庆假期各景区也迎来客流小高峰。
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第二日,广东省150家重点景区共接待游客319.0万人次,较2019年增长5个百分点,省内各地出游火热。
据《广州日报》报道,据初步测算,2023年中秋国庆假期第二天(9月30日),广东省纳入监测的150家重点景区接待游客319.0万人次,同比增长89.2%,较2019年增长5.1%,比假期首日更高,广东旅游市场热度持续攀升。
数据显示,全省4A及以上景区接待游客419.9万人次,同比增长77.3%;纳入监测的14段古驿道沿线重点区域接待游客56.5万人次,同比增长103.0%,较2019年增长6.5%;纳入监测的13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接待游客4.3万人次,同比增长36.0%,较2019年增长8.3%;纳入监测的100个乡村旅游点和历史古村落接待37.7万人次, 同比增长38.1%;纳入监测的75个重点公共文化机构接待30.1万人次,同比增长33.8%。(澎湃新闻记者 张依琳) 【编辑:罗攀】
中新社郑州10月1日电 题:八位台胞河南寻根:抒怀“念豫情”,共续“两岸缘”
“我名字里有一个‘豫’字,我哥哥名字里有一个‘陆’字,这是父亲想让我们记住‘根’在大陆,‘根’在河南。”台湾鄢陵同乡会会长、68岁的黄念豫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。
9月27日,河南省许昌市规划展览馆,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观看城市建筑沙盘模型。 中新社发 王宇 摄
近日,包括黄念豫在内的8位台湾鄢陵同乡会成员组成参访团,回到祖籍地河南省鄢陵县寻根问祖,并到访许昌、洛阳、郑州等地。行程中,他们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和父辈们的两岸情缘。
“我父亲18岁就到了台湾,每逢佳节倍思亲,他特别注重节日的仪式感,常向我们讲起早年河南老家的过节场景,整个家族非常热闹。”黄念豫介绍说,40年前,父亲和同乡们共同创办了台湾鄢陵同乡会,并每年整理印刷一期《鄢陵杂志》,作为联系故乡的纽带。
“当年创办台湾鄢陵同乡会的时候,我还很年轻,并没有参加,但我爸爸告诫我一定要加入,这可能就是父亲的‘乡愁’,提醒我别忘了老家在河南。”黄念豫说。
十几年前,黄念豫接手台湾鄢陵同乡会会长职务,担负起相关联络工作,也更多体会到父辈们那份血脉相连、灵魂相依的故乡情。
黄念豫的父亲是上世纪40年代自大陆赴台的,他们这代人或年事已高,或已过世。“我现在有一个愿望,想把更多父辈一代已逝者的骨灰带回大陆,让他们‘回家’。”黄念豫说,“回家”就是想让他们魂归故里。
截至目前,黄念豫已将多位逝者的骨灰带回大陆。“带骨灰回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,因为部分逝者的老家地址不准确,幸亏有政府的鼎力协助,最后总算都‘回家’了。”
台湾鄢陵同乡会现有成员百余人,多数为20世纪40年代自大陆赴台者的第二代,而第一代目前仅剩四人。
黄念豫告诉记者,自己还有两个愿望,一是加强与第二代的联络,让大家都记住自己的“根”在哪里;二是希望有更多第三代加入同乡会,促成他们多回河南寻根问祖,多认识一些老家朋友。
作为本次参访团成员之一,93岁的杜国占也是仅剩的四人之一。由于身体原因,杜国占本次返乡由儿子杜玉龙全程陪同照顾。
“爸爸刚下飞机,就不停念叨‘到家啦,到家啦’。”杜玉龙告诉记者,父亲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,但很想回鄢陵老家再看一次,此行也是为了圆老人一个梦想。
69岁的参访团成员赵祥瑞曾多次回到鄢陵寻根。谈起回乡经历,他说,每当看到自家祖坟时,就会热泪盈眶,“原来,我的根就是在这里啊!”
赵祥瑞称,当前岛内情势下,不少台湾年轻人对大陆的认知淡化,因此更需要两岸加强感情联络,扩大两岸民间交流,促进两岸融合发展。
9月27日,河南省许昌市博物馆,台湾鄢陵同乡会参访团成员参观馆藏文物。 中新社发 王宇 摄
参访团中,王麦兰、王惠仙、王学尧是姐弟三人,也曾多次返乡。“父母健在的时候就一直说河南话,在家里还经常听豫剧。我们每次回来都感觉故乡在发生变化,城市发展越来越快,环境也越来越好,一切都觉得可得劲。”王学尧操着一口标准的河南话说道。
今次寻根,黄念豫的夫人丁璐华一路同行。现年63岁的她祖籍山东,河南民众的热情招待以及当地的特色美食,令其印象深刻。
丁璐华说,希望两岸同胞常联系,多走动,“两岸同胞同根同源、同文同宗,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,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,是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”。(完)